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重庆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重庆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万科独董华生第二篇文章出炉:万科管理层、华润、宝能各方利益诉求与隐情

来源:  万科独董华生 重庆房掌柜  2016-06-25 10:09:41
[摘要]就万科管理层来说,他们的诉求应当说始终比较一致,其站位也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光明面说,他们是为了继续保持在一个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自主经营的独立性;从阴暗面讲,是管理层想保持自己对公司运行长期以来的实际控制权。

万科待人接物完全是现代企业冷冰冰的成本和效率考虑,能省事就省事,对此我早有切身体会。像我这样自己觉得好赖也算个人物,别人花多少钱请我去外地开会我都一概拒绝,但这些年我到深圳去开万科董事会,多早多晚到机场,只有一个不知哪来一言不发的司机把我直接送到住处,万科从上到下,连个人影都见不着,电话问候也没有,更不用说其他照顾服务了。咱是可以忍了,自愿的嘛。但大家知道有些国企,尤其领导出动,没有亲自迎来送往、恭敬伺候,那真是不想干了。万科的管理层大模大样惯了,自诩自己是治理结构和文化独特的现代企业,显得既不懂国企的规矩,又没有私企的殷勤。更要命的是,万科把法规中可以或应该预先知会或请示的事项本着“法无规定皆自主”的精神,统统自己就做主办了。虽然华润方面多次警示不悦,后来甚至大动干戈告到监管部门,虽总是因难以裁量定论而不了了之,但身为大股东的领导不满则可以想见。万科股权争夺刚开始时,还有所谓“有大背景的利益建团”插手的阴谋论传得活灵活现,现已销声匿迹。其实许多大事乃发轫于末节。中国过去讲关系,现在更时髦的名词叫情商,往往更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王石等万科管理层最后这一仗打败,一朝崩溃四散,万科从此走入下坡路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进一步分析,万科当时仓促停牌,没有预告原第一大股东华润,也没有迅速召开董事会通报和决策,这是很大的失误。为了自保并在无具体可靠的重组标的情况下火速停牌,是为自己过去一系列轻敌和失误付代价。但这种准备不足与无明确并购标的的长期停牌,应当说至少不符合公众股东的短期利益(因为中长期看,就如我曾撰文指出的,即便宝能收购万科最后成功,也只有利于少数敢于投机冒险并及时获利了结的人,绝大多数万科股东最后可能因公司衰落而受损,因为宝能既然在地产上做得只是一般,我们实在无法认为他们控盘会比现在万科管理层干得更好)。果然,万科在情急停牌后,病急乱投医,找过包括华润置地在内的各个重组对象,均先后告吹,就是验证。

万科不幸中的最大幸运在于,其最后找到的深圳地铁反而恰恰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这真应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正面临巨大风险和变盘。万科这家房地产市场1.0时代的恐龙,能否在2.0时代生存乃至凤凰涅槃,能否抓住大城市圈时代“轨道加物业”的先机,确实至关重要。这还不用说,万科、深圳地铁以及原先的敌意收购人宝能都正好同在深圳市的地盘上,光是与深铁联姻,如果不与华润对立,就足以震慑宝能三思而行。有这样的运气,应当说具有相当的偶然性。这样的机遇,可以说暗示万科气数未尽,但也明示其已命悬一线。

华润求『私利』:它想谋求的,不仅是第一大股东地位,还要控制万科

至于华润的立场、态度和意图,直到这次董事会前,这半年多来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华润最初确实也为保持第一大股东位置做了一些努力,但后来也准备适可而止乃至顺水推舟。在宝能似乎知难而退后,华润的态度也不断变化,准备重新坐稳第一大股东宝座。应当说这种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在商场上也无可厚非。

从台面上看,华润不同意重组预案的主要理由是深圳地铁的这两块地作价太贵,发股会摊薄现有股东的权益,因此华润不仅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全体股东要否决重组预案。同时,摊薄和伤害了股东权益换来的并非是与深圳地铁的全面合作而只是换来了并非物有所值的两块地。其支持者还问:两块地就换一个中国乃至全球最大地产公司第一大股东宝座,是否太便宜了深圳地铁而伤害了万科股东们的利益?故而华润主张与深圳地铁只做项目合作或至多日后对深圳地铁少量发股。但仔细一推敲,不对了。即便不说华润自己当年入股成本之低,就是宝能去年抢了万科第一大股东位置,也只不过花了包括保险资金和杠杆融资的几百亿,现在深圳地铁以更货真价实的几百亿土地,也换个大股东位置,怎么就是损害和不公呢?如果真重视与深圳地铁这样的轨道交通“大拿”长期稳定合作、占据下一波房地产2.0时代“轨道加物业”的先机和优势,股权当然是最好和最能锁定的结盟方式。按照重组预案,深圳地铁成为万科新晋第一大股东,这不是全面合作还有什么是全面合作?至于说这两块地估值贵不贵,我不是内行,无法判断,但看到房地产业的分析师们普遍给的估值价不低。更重要的,证券市场的常识是,大城市土地也好,其他优质资产也好,作价注入上市公司换大股东股权一般总要大打折价,因为注入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同样的东西,若是到市场上论价,那对不起,这个价格根本拿不着。华润嫌深圳地铁这两块地太贵,主张万科举债融资去买,就是没有竞拍,谁都明白没有高得多的价格根本买不来。花更大的价钱又没有与深圳地铁结盟,落个里外两头亏,不是对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更大损害吗?其实自己也有很大房地产业务的华润不会不明白这点常识。因此我当时判断他们说的理由似乎是拼凑出来的,自相矛盾,并站不住脚,显然不是他们的真心话。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赖利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阅读过本文的网友还阅读过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 房地产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
  2. 2重庆世贸大厦房产拟转让 系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商务地标
  3. 32023重庆市级重点项目名单发布 1156个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
  4. 4完成投资251.7亿元!重庆交通建设首季“开门红
  5. 5最高法:商品房无法交付情况 购房者退款享优先权
  6. 6重庆龙湖企业:张旭忠接替苏西振 出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
  7. 7税务总局:房地产业1-2月销售收入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2.3%
  8. 8二手房交易可以“带押过户”
  9. 9渝开发沙坪坝11万平米地块调整计容建筑面积、业态比例等
  10. 10川渝202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7.76万亿 占全国6.4%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