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重庆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重庆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这些养老“黑科技”真有用还是鸡肋?

来源:房掌柜采编中心  整理 重庆房掌柜  2018-11-14 09:38:30
[摘要]血压测量、跌倒报警、手机通话、SOS紧急呼救、健康管理……随着穿戴类智能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它们当作了生活上的“新帮手”。

QQ鎴?浘20181114093524.png

老博会上无痛无针的新型胰岛素注射器吸引了老年人的眼球。 本组图片由记者 李化 摄

QQ鎴?浘20181114093534.png

能够连接手机进行远程信息共享,具有跌倒报警,心率血压监测功能的智能拐杖。

QQ鎴?浘20181114093545.png

商报图形 秦刚 制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刘真 陈竹

血压测量、跌倒报警、手机通话、SOS紧急呼救、健康管理……随着穿戴类智能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它们当作了生活上的“新帮手”。在今年第十三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上,记者看见柚瓣机器人、3D矫正鞋垫、智能药箱、智慧手表、智能拐杖等“养老黑科技”成为本届老博会的一大亮点。这些智能化产品对老人来说,是真的实用还是鸡肋?老人是否愿意为其买单?未来趋势又将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详细调查。

重庆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至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所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市早在1994年底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比全国提前了5年。特别是近20年来,我市老年人口呈现出进入早、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的特点。

“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394.6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0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6%;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7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4%,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00.39万人,占总人口的2.96%。其中空巢老年人家庭有65万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总人口将达到800万人,超过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3%。

智能产品让老年生活更便捷

基于这一大数据,在今年老博会上,柚瓣机器人、3D矫正鞋垫、智能药箱、智慧手表、智能拐杖等一些“养老黑科技”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我们就是看中了银发苍苍这一群体,觉得大有市场,于是在去年就开始研发。”深圳宾享时代智能手杖陈姓研发者表示,老年人外出,不少子女都担心他们跌倒尤其是跌倒后无人知晓的问题。于是,他们就顺势推出了一款智能拐杖,不仅能精确定位,还能实现呼叫拨打电话等功能。智能拐杖融合专业级GPS+GPRS+WiFi强大的三重定位功能,室内外全方位定位,子女通过手机APP能轻松查看父母的位置,并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具体位置。当老人拄着智能拐杖外出,不慎跌倒后,拐杖将发出三次提醒,每20秒提醒一次:“请扶起拐杖”。三次提醒后仍没反应,它便会自动拨打电话,远程报警给子女或监护人。

“这个智能拐杖看起来还不错,功能比较多,包括定位、血压测量、跌倒报警、手机通话、SOS紧急呼救、心率监测、手电筒等,整体来看比较实用。”家住渝北区冉家坝的李兴明在老博会现场逛了许久,决定给75岁的父亲买一根智能拐杖,以解自己的后顾之忧。

智能产品让老人生活多姿多彩

而家住南岸二小区的王碧秀老人自从有了一个能和她互动、交流的机器人后,觉得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儿女都在国外,回来的时间很少,加上我的腿脚不灵,不能经常下楼,以前总是在房间里看电视,或和保姆聊天,生活很枯燥。但现在我有了‘小布’(机器人),生活有意思多了。”王碧秀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以前都是大学教授,丈夫去世后,女儿把她接到新加坡生活过一段时间,由于不太习惯,她还是选择回到重庆生活。“这个机器人外观设计很漂亮,声音也好听。我问它什么,它都能告诉我,每天和它聊一聊,感觉很有意思,心情很好。”王碧秀老人如是说。

不仅如此,为避免老人与外界脱轨,让老人们也能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喜悦,今年重阳节期间,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就为院内的老人引进了一批包括智能音响、机器人、自动量血压计等智能产品。

不少智能产品在老人面前成“鸡肋”

智能电视摆在面前,却不知如何看电视;连洗带烘的智能洗衣机,多半功能只能当成摆设……如今,有一种尴尬的情况是,很多功能繁多的家电“高科技”产品,在大部分老年人面前却成了“鸡肋”。

说起家里才买的电视,汤婆婆一肚子苦水。今年“双11”,女儿给她买来一台大屏幕4K超高清智能电视。“这台电视机说是不光能看原来的频道,还能上网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甚至能网上购物,听得我可激动了。”汤婆婆告诉记者,尽管女儿已为她演示过如何操作,但等她自己操作时,总感觉不对,“年纪大了,记性很差,结果新电视成了摆设,没法看。”

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类似经历的老年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表示,他们的智能家电大都是儿女买来尽孝心的,虽然起初很开心,但对上了年纪的他们来说,接受新事物很困难,连很多智能家电的基本功能都不会使用,这让他们很烦心。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许多家电产品都打着“智能化”的旗号,但操作复杂、功能繁多的“高科技”产品往往让许多老年人感叹无从下手。

在逛完老博会后,九龙坡区的张祖国老人显得有些失落,看着各种各样的智能养老器械,他觉得自己有一种要在一堆冰冷的钢筋中度过老年生活的感觉。“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无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有感情寄托的,而感情寄托在机器身上总觉得不踏实,毕竟它是冰冷的。”在张祖国看来,机械用于老人的护理,他觉得还是可以减轻负担的;若是用来替代全部人工,他觉得十分不可取,因为情感无法替代。

张祖国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养老产品很多,鱼龙混杂,难以辨别。“都在宣称自己有多专业,让人选来选去眼睛都花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是打着智能的幌子,赚老人的钱。“很多老年人知识水平有限,这些真真假假的智能产品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真假难辨。”

相关新闻

智能织物做成穿戴品

不仅能测脉搏还可水洗

日前,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该校光电学院教授杨进研发出用传感器制成智能织物。这种编织物可以编织在衣服、袜子等服饰上,不仅可以用来全天候检测人体的心率、脉搏,还可以放进水中洗涤。

杨进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也有可以检测心率的衣服,但这些服饰的原理是在贴近心脏的位置放上一块芯片,这样的服饰并不能用水洗涤,而且灵敏度参差不齐,售价不菲。“我们将传感器做成智能织物,可以编织在一切穿戴设备里,做成服装、鞋垫、手环都很方便,我们主要提供的是解决方案。”杨进告诉记者,他用智能织物做出来的衣服,主要应用于生理信号的传感,可以检测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智能织物外观上跟其他棉线一样,十分柔软,毫无金属感。传感器也十分灵敏,发丝落在传感器上,手机端就能接收到信号,非常敏感。“胸部、腹部、手腕等脉搏波突出的地方,在衣服的对应位置编织我们的智能织物,就可以检测到我们身体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将传送至我们的后台数据分析平台,在进行数据分析后会反馈到手机端,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看到身体哪里有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这些技术同样也可以用于疲劳驾驶的检测上。”杨进表示,下一步他的团队将建一个云端,把更多人的健康状态传到云端进行分析,提高后台算法模型的可靠性。

专家支招

老年人需要“适老化”智能家电

重庆市养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郭恒良表示,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智能产品成为一种新趋势。但它们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却因为操作复杂等种种原因,往往成为一种“摆设”,形同鸡肋。其实,老年人不是不能接受智能家电产品,而是因其在使用家电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但市场上严重缺乏符合需求的适老化产品,老年人群体欢迎的是“适老化”智能家电。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老年型家电应有别于一般家电产品”的理念很早就已被提出。这些国家认为,老年型家电应当安全、健康、智能、经济,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例如把遥控器上的按键或机体上的旋钮数量尽可能减少,并辅之以醒目易懂的说明和清晰明了的颜色标志等。

但在国内,现在很多厂家在研发产品时,重视了“智能化”和“高科技”,主要面向的是中轻年人,却在智能化的具体应用中忽视了“适老化”。郭恒良称,厂家如果能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就能找到智能家电与“适老化”的契合点,不仅能满足老年群体对智能家电的需求,也会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双赢。

郭恒良认为,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这类群体更需要智能化的家电辅助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障碍。家电企业应致力于开发真正“适老化”智能家电产品,推出功能少但操作简便,或者推出专为老年人而设计的语音提示、定时提醒、声音控制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家电产品,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此外,还有一些智能产品不被老人买单的原因是受生活观念、接受新事物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所制约。尽管现在提出了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等概念,但要让智能产品替代人工操作,肯定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难题。

郭恒良表示,因此,老人应根据自身生活需求、有针对性选择实用产品。“目前我市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由以前的储蓄为主型向生活改善型转化,并将改善生活质量作为生活的一大重点。因此,未来智慧型养老产品肯定大有可为,也一定会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智能养老产品技术突破是关键

“用智能化产品辅助老人的生活,在国外叫做老年介护。如今我国老年化严重,人工智能进军老年介护,未来必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龚卫国表示,目前市面上在视频、音频方面的人工感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健康监测以及监护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尤其是云端的数据分析模型,是全世界的难点,要让人工智能走进老年介护,还需要解决世界性的共性难点。

龚卫国表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智能产品,基本都是穿戴设备。比如可以测心率、脉搏的手表以及一些有定位功能的产品,都是很基础的技术,不能算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如果实现了精准医疗,那么人工智能才算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龚卫国称,目前各行各业的个性技术已经在突破,在数据前端的采集方面,很多行业都比较完善了。但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建模分析,并进一步加以利用,还是世界性的难题,各行各业都需要在数据分析上进行突破。“这一方面专家和学者如今都在进行攻关,要投入使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如今,人工智能是一个热点话题,这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人工智能是一个框,什么都在往里装。龚卫国表示,要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就要以问题的为导向,在共性技术层面攻关,让各种数据得到应有的应用。“未来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后,后台经过分析就能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应该如何用药。”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向芸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 房地产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
  2. 2重庆世贸大厦房产拟转让 系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商务地标
  3. 32023重庆市级重点项目名单发布 1156个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
  4. 4完成投资251.7亿元!重庆交通建设首季“开门红
  5. 5最高法:商品房无法交付情况 购房者退款享优先权
  6. 6重庆龙湖企业:张旭忠接替苏西振 出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
  7. 7税务总局:房地产业1-2月销售收入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2.3%
  8. 8二手房交易可以“带押过户”
  9. 9渝开发沙坪坝11万平米地块调整计容建筑面积、业态比例等
  10. 10川渝202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7.76万亿 占全国6.4%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