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担心物价上涨,担心货币贬值。怎么办?买黄金?买房产?买玉石?买什么能使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保值呢?其实上述商品都能保值,但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保值功能的只有不能再生,人人渴望的京、沪、深、广等大城市的房地产。
很多人没什么存款,是付了首付(20%)后,借银行的钱去买房的。谁也不知道它会涨到什么价格,反正拿着钱心慌,买成房,心就定了。
上海,不是个别人在炒房,人们为了子女以后成家有房,为了防通胀、防货币贬值,很多人在看房、买房。
那时,复旦大学北区盖了很多新的学生公寓,一群群上海居民蜂拥而入,要买这些新房,被保安们一次次劝走。但他们有人还是不相信,认为是哪家房地产公司在囤房、等高房价再开盘。2001~2003年,复旦老师们碰面后,在交流好之后,都会关切地问:“你们家买房了吗?快买啊,还得涨”。根本无人认为这是炒房,都怕不买,涨上去,孩子以后结婚无房怎么办?光阴如驹,10年过去了,这10年中无人认为2001~2003年的买房是炒房。反而感到了一种庆幸与后怕,如果当时50万不买一套房,现在涨到300万~400万了,只能买个卫生间,全被贬掉了。
(五)其实当时买房是可以不花钱的
很多人从M2飞快增长中算出,房价会迅速上涨。于是从银行贷款后,以30万资金买了三套(每套50万,首付20%为10万),结果几年后50万涨到100万~200万了,他们卖掉一套得到100万~200万后,还掉全部银行贷款,另外捡了两套房。
这种事情上海比比皆是。当时不限购,又完全合理合法。你骂什么呢。反而是财政部、央行、城建部的一次次表态,“房价一定会跌到人们能接受的价格”,成为人们饭余茶后的笑谈。
我相信那些口是心非的城建部、财政部、央行的高官们,一边在正襟危坐地让人们不要炒房,一边则在偷偷地买房。如果当时不买下一套房的,现在看着一日千套房卖完的北京房产市场及成年未婚的子女,多少个日子会彻夜后悔——不要怪老百姓去抢着买房,实在是你们的货币发得太多、太快了。难道只容许央行大发货币,不容许老百姓正当防卫吗?什么炒房不炒房?可笑!
(六)买房就要买好地段的
做股票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输钱,第二条原则就是记住第一条原则。买房子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地段,第二条原则还是地段。
2005年8月,有友人在北京华清嘉园(五道口)以90万买了一套90m2的房。他打电话给上海老同学,劝他也来买。他说,这里离著名的北京大学自行车10分钟,离清华大学自行车5分钟,旁边还有一所中关村重点小学,我的儿子要上这小学啊!你也来买一套吧。
上海朋友问:“中央不是在调控房地产吗?你们怎么敢买?”北京友人哈哈大笑,不管他啦,小孩要读重点小学啊!
上海朋友利用暑假马上去华清嘉园附近住了一周,专门找小户型看。他发现,即使买下来,租出去的租金收入也可达到7%~9%,比央行利率要高得多,这就是属于投资居住两相宜了。
但中介公司竟提出每看一次房,不管买不买,都要100元看房费。上海朋友当时质问他:“你们这里是动物园吗?”“不管,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他想了想,心里一亮,可能就是这100元给我们留了两套房。好,100就100!
结果,2套40.75m2的房,以1万元/m2买了下来。他花了三天略作非毛坯,就以3000元一月租给了韩国、香港留学生。
现在,这些位于风暴中心的房产,价格已达到8万元了。当时陪上海朋友来的北大学生(上海交大附中考来的)开心地说:老师,开心吧,2005年才1万元啊!当时交大附近已2.5万元啦!现在,他还在出租此房,租金涨到5000元了,全是中介公司涨的。
(七)对房地产调控的几点建议
2025-05-16 16:08
2025-05-14 12:17
2025-05-01 17:57
2025-05-01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