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综合保税区瞄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5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发出《做好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综合保税区内重点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以提高综合保税区的开放水平和发展质量。
据悉,综合保税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目前,我市有综合保税区的区县有涪陵区、江北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和江津区。
“2018年,仅两路寸滩、西永2个保税区的进出口总值,就占到重庆外贸总额的60.1%。”简真瑜表示,同时,综合保税区还已成为重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比如开展贸易功能多元化、选择性征税、委内加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试点,最早都是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
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西永综保区培育形成了“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电子核心零部件(芯片)、互联网大数据、进出口贸易”四大产业,推动重庆从无到有形成了千亿级的电子制造业集群,并超越汽车产业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推动西永从“全球重要的笔电基地”蜕变为“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
目前,西永综保区已形成电脑、打印机、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正全力发展新型显示、手机、互联网大数据三大产业集群,电子终端产品企业品牌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1个,形成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打印机、显示器、电视机、手机、穿戴设备、音影串流装置等9大产品体系,呈现品牌国际化、产品多元化、价值高端化发展趋势,并构建起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生态。
通知指出,重庆市将赋予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新使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体行动目标是在综合保税区内重点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
在打造加工制造中心方面,重庆将发挥综合保税区联结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区内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和服务。鼓励引导内外兼销的高端制造企业向综合保税区集聚,发展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加工制造业。持续推进便利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综合保税区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打造研发设计中心方面,重庆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贸易、投资和服务等政策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研发设计创新服务,延长产业链。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区内载体资源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产业体系,推动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
在打造物流分拨中心方面,重庆将围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陆海新通道”建设,引进具有国际化运营网络的供应链企业,构建跨境物流体系,发展国际采购分销和供应链服务。创新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物流配送增值服务。开展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存储和文化艺术品保税存储、展示交易。推进货物监管便利化,提升综合保税区国际国内货物集聚分拨能力。
在打造检测维修中心方面,重庆将推动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利润的服务贸易转型。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业务,探索发展绿色高端再制造业。引进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开展进境食品药品检测检验服务。创新进境维修、绿色再制造和进境药品试剂监管模式,加强风险防控,推动检测维修产业健康发展。
在打造销售服务中心方面,重庆将以建设贸易新业态集聚区为重点,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大型飞机、工程机械和成套装备融资租赁。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推动贸易发展,提升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发展质量。支持仓储物流企业依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开展铝、铜等货物保税仓储、期货交割和物流金融等服务。创新发展软件测试、文化创意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强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研判评估,支持综合保税区率先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西永综保区正着力建设智慧综保区。西永综保区已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园区试点,现已启动智慧综保区建设,建成后可大幅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同时,西永综保区大力推动加工制造企业开展智慧工厂建设。据悉,截至2018年底,西永综保区重点企业广达、英业达、富士康三大ODM平台已累计投入5亿元资金实施智能化改造,共节省人力1.1万人,效率平均提升20%。
按照规划,重庆市下一步将聚焦功能完善、业态丰富、产业集聚、管理创新,通过完善政策、拓展功能、创新监管、优化环境,培育竞争新优势,积聚发展新动能,促进内陆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将综保区打造成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房掌柜整理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新华网、重庆日报)
2025-08-25 14:10
2025-08-11 12:56
2025-08-11 12:47
2025-07-14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