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万州区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获国务院督查激励。5月11日,据万州区通知,该区将节约集约用地与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四区并进”推动国土资源集约利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低效土地创造商业价值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万州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1.5%,人均耕地面积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地矛盾明显。
在城区,万州采取“三招”化解城区拓展少地的问题:第一招是“回填造地”,将建设条件较差的溪沟、河滩等进行回填改造,既扩大了城市建设用地增量,又通过土地出让节约了大量库岸治理资金;第二招是“三退一拆”,在城区闲置工业用地和拆除的违法用地两类用地上集中开展“三退一拆”清理,盘活用地存量;第三招是“退二进三”,引导在城市核心地段的传统企业升级技改入园建设,对原旧厂址按照商住用途进行出让。截至目前,万州已完成回填造地2798亩,“三退一拆”工程累计收回盘活双河口片区22家单位共892亩低效闲置土地。
“万州区的滨江路、大河沟区域有许多建设条件较差的溪沟、冲沟、河滩等,如今已经大变样了。”万州区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结合滑坡隐患治理,对滨江路、大河沟区域内不可利用的荒坡滩涂实施了回填造地、截弯取直等整治工程。
治理后,该区域增加建设用地约800余亩,其中60%以上用于市政广场道路、体育场馆、公园绿地以及市民广场建设。后经整合规划,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0.58亿元。这些地方也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新去处。截至目前,万州区共完成回填造地2798亩,正在推进3675余亩,共计安置移民近2万人。
在农区,万州区根据多丘陵少平原的地形特征,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总体原则和保数量、保质量、保生态的“三保”要求,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土地68.55万亩,建成商品粮、蔬菜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8年底,万州区累计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73个27.2万亩,新增耕地3.6万亩。
如今,万州经开区实现统一成片开发模式,形成了“一区五园”产业布局,避免了因企业分散所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
园区:引导工业向园区聚集
作为渝东北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万州经开区集聚了包括4家世界500强在内的190多家企业,是节约集约的主战场和排头兵。
通过推进经开区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五规”统一全覆盖,实现统一成片开发模式,对企业配套所需的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了“一区五园”产业布局,有效避免了因企业分散各自为政所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
万州经开区高峰拓展区通过利用低丘缓坡用地,累计实现建设项目启动50个,总投资200亿元,用地总规模4500亩。其中,已启动的9个产业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利税2.8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
通过创立产业扶持基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对入园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扩大产能等方面给予扶持,形成产业集群。
双管齐下
如何兼顾矿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保?万州区采取关停并转和聚焦优势“双管齐下”的措施,引导企业转型发展。
去年7月,万州区出台《2018年度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年底前完成9家历史遗留关闭矿山的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治理总面积约100.67亩,治理完成率约9.4%。在万州区,长江沿线、自然保护区内的矿山全部关闭退出,矿山数量从2015年的108家减少至目前的29家;设置茨竹碎石保障基地,引导矿山向基地集中形成规模开采,同步推进各类保护地内矿山关闭退出,到“十三五”末,区内矿山总量预计将减少至20家左右。 据介绍,万州区将节约集约用地与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通过城区、农区、园区、矿区“四区”并进,一“区”一策,分类推进,在2017年就实现单位GDP地耗下降6.88%。
(房掌柜整理自重庆商报 、重庆晚报、重庆日报)
2025-05-16 16:08
2025-05-14 12:17
2025-05-01 17:57
2025-05-01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