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系房企相比于异军突起的闽系和浙系房企显得有些落后,曾经叱咤风云的部分渝系房企也渐渐退居二线,失去了名号。在地产江湖的腥风血雨中,渝系房企的阵地反而有所收缩,市场份额也呈现下降趋势,最后形成了“三家独大”,而多数掉队的局面。
渝系房企业绩明显分化
在渝系房企中,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淡出的局面。长期居于双强地位的是龙湖集团和金科股份,前者2018年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后者2018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元。
3月25日,龙湖集团公布2018年全年业绩。2018年,龙湖集团全年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28.5%至200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7%至1158.0亿元,其中,投资性物业的不含税收入为40.9亿元,同比增长57.7%。而毛利395.3亿元,同比增长了61.8%,实现毛利率34.1%。
同时,金科股份也发布2018年年报显示,金科股份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12.34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40.2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9亿元,同比增长137%。
作为渝系房企的代表,龙湖与金科销售双双过千亿,金科的销售额增长达到了81%的高速,也是新晋千亿房企的代表之一。在克而瑞《201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下称“榜单”)中,龙湖排名第10名,是唯一一家入围房企销售额排行榜前10名的渝系房企。而金科也入围前30名,暂时位列第22名。
但是,除了上述两家渝系房企过千亿之外,其他渝系房企的业绩差距较大。目前,东原地产的销售额增速较快,已经超过曾经“渝系三强”的第三名华宇集团,位列第三位。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其2018年的销售额为548.7亿元,暂时位列第50名。而华宇集团2018年实现销售额375.2亿,涨幅接近150%。
除了进入百强榜单的渝系房企外,2018年,也有重庆本土房企掉出百强榜。根据榜单显示,新鸥鹏地产在2017年以152亿元排名在100名,而2018年新鸥鹏地产以149.6亿元排名在127位。
更有重庆本地的房企的名字由于长期未上榜单已经渐渐不为熟知。例如,光华控股、兴茂产业、重庆长安房地产、同景置业、隆鑫集团、重庆泽京房地产开发公司、重庆德杰地产集团等在榜单上再也找不到身影。
中小型渝系房企土地储备弱
从业绩贡献上,中小型渝系房企布局单一、土地储备弱是其落后的原因之一。比如,从布局来看,新鸥鹏集团在重庆的在售楼盘较少,虽然有在四川、山东、江苏等地有布局,但是在售项目不多,导致业绩出现下滑。
目前,新鸥鹏的战略是“以教育为主导、多产业关联发展”,以产城融合为转型方向,打造文化产业园等新业态。2018年,意识到布局单一的问题后,新鸥鹏集团将总部由重庆迁至北京,正式开启了全国化征程。
而另一些中小型渝系房企在地产市场遇挫后也开展“去地产化”的战略。以协信地产为例,在其“去地产化”的转型过程中,协信地产布局了多条业务线,包括汽车公园、总部城等产业项目,与清华启迪合作,打造科技园区等。
2017年,协信地产挖来了曾经的“中海老臣”、时任龙湖上海总经理的张泽林,张泽林到任后重提了规模的诉求,将2018年销售目标定在600亿元,其认为“规模化仍旧是协信需要考虑的问题”。
“去地产化对财务的影响非常大,需要再熬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体量再大一点达到500亿元,30%的持有型物业,会比较舒服,这个阶段付出了发展速度不快的代价。”张泽林表示,这也意味着协信地产重新回到了规模的竞赛道上。
规模是房企发展的门槛,必要的规模成为企业融资、布局的支点。对于大多数渝系房企来讲,他们错失了地产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张的“窗口期”,未来逆流而上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困难。
地产江湖当中,排在渝系房企当中第三位的是谁?
是重庆华宇集团吗?
答案是否定的。
种种迹象显示,迪马股份(600565)(600565.SH)旗下的东原房地产开发集团在多项指标上正在全面超越重庆华宇集团。
比如,2018年1-9月,重庆华宇集团在“房屋销售”一栏的营业收入仅有38.81亿元,而2018年迪马股份在“房地产业及物业服务”一栏取得的营业收入为121.60亿元。
再比如,在中国2019年房地产100强企业榜单当中,龙湖集团排在第十位,金科股份排在第十七位,东原房地产开发集团排在第四十五位,而重庆华宇集团排在了第四十九位。
2025-06-30 13:25
2025-05-31 15:07
2025-05-27 16:54
2025-05-26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