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与放:抑投机,也要保刚需
[背景]尽管多个部委在两个月内9次表示“不放松楼市调控”,但是在“稳增长”压力下,一些地方却按捺不住为调控松绑的冲动。据统计,近40个城市先后出台不同程度的楼市调控政策。
历次楼市调控,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就会出现一种“快松绑楼市救经济”的声音。理由是包括限购在内的诸多房地产政策会抑制内需,不利于经济增长。当前,这种声音再度出现。
这种观念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对房地产政策的不断微调上。从目前的形势看,各级政府之所以将应对经济下行的目光,过多地集中于救楼市的政策调整上,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分强调了楼市对于拉动内需的比重和潜力。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拉动经济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单靠楼市救经济,虽立竿见影,却非治本之策。
专家普遍认为,楼市调控与稳增长并不矛盾,“调”的目的在于稳房价、挤泡沫,对实现行业健康发展、降低经济风险意义重大。更为重要的是,稳房价与保民生息息相关。当前房价有效回落的成绩来之不易,如果放松调控,很可能形成新一轮房地产热,催生新的楼市泡沫,也将失信于百姓的期待。
认真分析不难发现,限购政策不是“一刀切”:首套与改善性购房不限,限的是投机性需求。换句话说,限的不是消费,而是带有破坏性的投资。
“从两个方面来看今年的楼市政策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其一坚决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其二,支持自住性需求。” 赵路兴表示,对待今年以来各地微调政策,也是延续这一思路。“限购"红线"不会松动,凡是触及的,均被叫停。相反,针对首套自住性住房的政策微调,如首套房贷款利率有所下调等,决策层是没有干涉的,有些甚至是支持的。”
毋庸置疑,稳增长需要房地产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既能保证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又不至于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带来整个经济增速的下滑?
鉴于当前房地产投资下滑的态势,赵路兴认为,应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其用地的供应,特别是要落实好年度供地计划,同时也要积极地引导开发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增加适销对路的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
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保障房身上,不过据了解,各地保障房建设遭遇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回笼难的现实更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日前就表示,保障房拉动内需的力量没有想象中的大。
不过前不久农业银行发布的《下半年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依旧认为,保障房建设周期要一年半左右,未来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将更多依靠保障房建设。报告预测,2012年保障房竣工量和投资分别增至500万套和1.45万亿元,保障房投资增速将达20.8%,拉动房地产投资增加4.5个百分点。
2025-04-07 15:23
2025-04-05 10:45
2025-04-03 16:42
2025-04-01 17:28